《政府工作报告》有关词语释义
一、经济发展类
1.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是指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是一种全新的产学研结合模式。
2.“江海英才”计划
是指为推动发展动力更多向创新驱动转变,深入推进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我市于2009年开始实施的一项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重点是引进在我市优先发展的装备制造、海工船舶、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内,具有现代管理理念和较强创新创业能力,取得良好经营业绩的各类高层次创业领军人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从事研发工作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实施创新成果转化的各类工程技术关键人才;技术精尖、技能娴熟的高技能人才。
3.千人计划
是指中央组织实施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从2008年开始,用5到10年时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
4.“双创”计划
是指省组织实施的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或团队引进计划。从2007年开始,省财政每年拿出2亿元(2010年增至4亿元),围绕我省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面向海内外引进200名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或团队,一次性给予每人100万元资金支持,着力打造一批竞争优势明显的高新技术产品群和企业群。
5.江海台湾农民创业园
是由国家农业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于2010年5月批复设立的两岸农业合作园区,总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以发展高科技农业、高效设施农业、外向型农业、生态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为重点,主要建设通州高效农业核心区、海安苏台农业合作示范区、如东蔬菜加工出口示范区、海门高档鲜食瓜果示范区以及海峡两岸(海门)农产品商贸区。目前,各园区均成立管委会,编制完成发展规划,组织了对台推介洽谈活动,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启动。
6.三高一优
为打造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海洋工程、船舶修造及重装备制造基地,我市提出海洋工程、船舶产业发展要以“三高一优”为方向和目标,“三高”即高技术、高附加值、高配套率,“一优”即较优产业规模。目的是促进产业链向高端转型升级,不断提高我市海洋工程、船舶产业的整体水平和配套能力。
7.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工程
是指力争通过5年努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较2010年增加两倍,达到7000亿元左右。
8.“百千万”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
是指我市在“十二五”期间,围绕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引进100名高层次创业领军人才、1000名工程技术关键人才、10000名紧缺专业人才,重点培养100名能驾驭国际化大型企业集团的高层次优秀经营管理人才、1000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0000名生产一线技术精尖的高技能人才。
9.“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是指我市从2006年起开始实施的一项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包括选拔20名中青年首席专家、200名中青年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600名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十一五”期间共培养1994人。“十二五”将继续实施这一工程,再培养一批中青年首席专家(含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在相关学术技术领域发挥关键作用、作出重大贡献,并在国内科学技术界具有较大影响;一批中青年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含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在人才群体中发挥牵头组织作用、取得突出业绩,并在省内科学技术界具有一定影响;一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在各学科、技术领域发挥带头作用、实绩明显,并在市内科学技术界具有较高知名度。
10.六千六百六十工程
是指为加快推动我市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2011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一项重点工作。“六千”即培训专业招商人员1000名,帮扶并推动1000家外资企业实施转型升级,拜访1000家海内外知名企业并组织来通考察访问,完成各级各类开发园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0亿元,帮助1000家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并落实外贸扶持政策,新派海外技能管理型劳务人员1000人。“六百”即注册重点新兴产业类外资项目100个,开工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00个,推动100家外资企业增资,新办规模服务外包企业100家,引导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项目100个,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00名。“六十”即引进总投资超3亿美元项目10个,加速启动并强势推进跨江合作共建园区10个,培育提升特色产业出口基地10个,建设外包基地10个,新签合同额1000万美元以上对外承包工程项目10个,新建外来人员集中居住区10个。
二、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管理类
11.保障性(限价)商品房
是指市区为解决不符合经济适用房购买条件、又无力购买普通商品房的“上夹心层”和引进的人才等群体住房困难,以同区位普通商品房价格70%左右的限价定向销售的政策性商品房。在未来3年内,将建设1万套。目前,开发区保障性(限价)商品房项目已开工建设;崇川区项目拆迁工作基本完成,已挂牌;港闸区项目拆迁工作已完成,正办理相关手续。
12.“十大类二十二项”社会保障体系
为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老百姓,我市按照中央、省要求,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形成的具有南通特色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1)养老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补贴三项制度;(2)医疗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四项制度;(3)失业保险;(4)工伤保险;(5)生育保险;(6)城乡低保,包括城市低保、农村低保、渔民低保三项制度;(7)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8)住房保障,包括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保障性限价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职工公寓)、拆迁安置房四项制度;(9)农村五保供养;(10)特殊群体救助,包括城市低保特困人员粮油实物帮困救助、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重度残疾人救助三项制度。
13.社会管理“六大创新”和“十大体系”以及26个重点项目
为有效化解社会转型期间多发的矛盾和纠纷,深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央提出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我市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将按照中央要求先试先行,用1-2年时间,构建党政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整体联动、多元治理的社会管理新体系,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作出示范、创出经验。“六大创新”即在统筹管理上创新、源头管理上创新、规范管理上创新、基础管理上创新、信息管理上创新、人本管理上创新。“十大体系”和26个重点项目包括:(1)创新发展社会服务保障体系,项目内容有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推进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机制建设、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优化城市道路交通建设、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创新发展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项目内容有加强大调解体系建设、深化大调解专业调处机制建设、全面实施大调解工作信息化管理;(3)创新发展现代防控体系,项目内容有构筑现代智能化设防城市、加强对互联网虚拟社会长效机制建设;(4)创新发展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体系,项目内容有创新建立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市少年儿童保护中心和南通安康医院、做大做强法律服务中心;(5)创新发展外来人口服务管理体系,项目内容有加强外来人员服务管理组织网络建设、组织推进外来人口管理改革工作;(6)创新发展新型社区社会管理服务体系,项目内容有新型社区社会管理试点并组织推广;(7)创新发展基层基础建设管理体系,项目内容有强化基层政法综治工作综合平台建设、强化村(居)“一项保障、三小建设、一套机制”工作体制建设;(8)创新发展政法综治队伍管理服务体系,项目内容有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政法综治新型专业队伍和群防群治队伍建设;(9)创新发展组织领导体系,项目内容有建立完善维稳信息发布导向机制、建立完善维稳考评奖惩机制、建立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完善重大决策听证对话机制;(10)创新发展信息化管理体系,项目内容有建立社会管理法治保障机制、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社会管理舆论宣传机制。
14.强基工程
是指全国公安系统2007年开始实施的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工程,以强化基础工作对公安业务和队伍建设的支撑力、保障力为目标,通过持续不断地加大投入、提炼总结和放大成效,努力夯实公安机关打击破案基础、治安防控基础、信息警务基础、队伍管理基础,不断提升公安机关打赢能力。
三、重大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类
15.海洋铁路
是指海安至洋口港的铁路。一期工程西起新长铁路海安站,东至洋口港,途经李堡、小洋口等地,设计标准为国铁Ⅱ级,单线,全长78.4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投资估算19.3亿元,已完成工程量的76.3%,力争今年8月建成通车。
16.宁启铁路通启段
是指宁启铁路南通至启东段。西起南通东站,东至吕四港,途经开发区、通州区、海门市,全长94公里,投资估算50亿元。其中,南通东至启东段为国铁Ⅰ级,单线(预留复线),设计时速160公里(预留200公里/小时);启东至吕四段为国铁Ⅰ级,单线。项目建设工期3年,目前已完成可研,力争上半年开工建设。
17.江海高速
是指江都至海安的高速公路。南通段西起泰州白米镇东与海安曲塘镇西交界处,东接沿海高速,全长31.5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已于2010年11月建成通车。
18.通洋高速
是指南通市区至如东洋口港的高速公路。南起通州区兴东镇,与宁启高速连接,北至洋口港,全长约54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投资估算32.6亿元。项目建设工期3年,年内完成20%路基工程。
19.海启高速
是指海安至启东的高速公路。根据项目建议书,北起江海高速终点,途经如东、通州、海门沿海,南至启东汇龙镇接崇启大桥北接线,全长127.82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投资估算65.7亿元。目前,正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20.临海高等级公路
是指江苏沿海地区主要的干线公路。南起启东寅阳镇与沿江高等级公路交汇处,北至连云港与山东交界线,全长554公里,其中南通段全长165.42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投资估算54.6亿元。年内将全线开工,完成50%路基工程。
21.平海公路
是指新204国道(港闸区五里树)至通州滨海新区的公路,全长62.3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投资估算17.9亿元。其中,223省道(五甲路口)以东段28公里,投资估算5亿元,年内建成通车;223省道(五甲路口)以西段力争确定设计方案。
22.连申线航道
是指北起连云港,南至上海的三级航道。该航道是长三角干线航道网“两纵六横”和江苏省干线航道网“两纵四横”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558公里。该航道南通段全长66公里,由通榆河、通扬运河、如海河、如泰运河、焦港河组成,经焦港船闸入长江,投资估算40亿元。起步工程焦港船闸改造已通过交工验收。力争年内海安改线段(包括海安船闸)全面开工。
23.市区“102030”交通畅通工程
是指为解决市区道路交通拥堵等突出问题,为市民提供更便捷、更舒适的出行环境,市政府于2010年制定实施的一项交通畅通工程。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主城区机动车辆10分钟上快速路、20分钟上高速、30分钟通勤。
24.“一环一轴八射”快速路系统(见下图)
是指为落实市区“102030”交通畅通工程,提升道路系统通行效率,在深化《南通市快速路布局规划》基础上规划建设的快速路网。“一环”为江海大道(原外环北路)—长江路—啬园路—通沪大道—东快速路;“一轴”为通京大道(南段为原外环东路)—洪江路东段—通富路—星湖大道;“八射”分别为:长江北路通往宁启高速平潮收费站、通宁大道通往宁启高速陈桥收费站、通京大道北段通往宁启高速横港收费站、江海大道(原外环北路)通往通金公路宁启高速兴仁收费站、青年东路通往通州、通沪大道通往宁启高速小海收费站、星湖大道通往沿海高速竹行收费站、东方大道接沿江公路通往沿海高速开发区收费站。
25.“公交优先20项”工程
是指配合市区“102030”交通畅通工程,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制定实施的一项计划。20个项目分别是:(1)建设公交专用车道60公里以上;(2)延长5条公交线路营运里程;(3)加大19条公交线路班次密度;(4)延长14条线路营运时间;(5)调整9条公交线路走向;(6)整合4条重叠线路;(7)新辟15条公交线路;(8)增设80个公交站点;(9)更新258辆公交车;(10)新增400辆公交车;(11)建设市民广场换乘中心、杨家湾停车场、新城区换乘中心、黄海路回车场、滨江大桥停车场、开发区换乘中心;(12)对15个首末站进行标准化改造;(13)建设47座公交站台;(14)改造10座非港湾式站台;(15)建设300块标准电子站牌;(16)建成南通公交智能调度中心,研究开发应用公交ERP管理系统;(17)市区公交全面实行IC卡刷卡,统一公交IC卡刷卡结算平台,逐步实现刷卡及各种优惠卡全覆盖;(18)打造服务品牌;(19)开辟4条公交快速线;(20)开通10条城郊公交线路。
26.通州湾
是南通沿海市管区域(腰沙-冷家沙)的暂定名称。目前,通州湾(腰沙-冷家沙区域)开发,正抓紧推进区域战略规划、港口规划、海洋规划等相关前期研究论证工作。
27.通州四大功能片区
是指通州城东新区、银河新区、通州经济开发区南区和老城区。
28.寺街·名人文化区、南通·1895
是指为提升城市形象和品味,在改造旧城的过程中注重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性开发,挖掘“中国近代第一城”历史文化内涵,展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魅力和风采,实施的两项城建重点工程。
寺街·名人文化区位于市区老城区中心区域,占地29万平方米,总投资27.6亿元。区域内文化积淀深厚,人文资源丰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处,南通市文物保护单位5处,优秀历史建筑16处,将以“名寺、民俗、名人、民居”为主题进行保护性开发。目前,拆迁安置工作已启动,总平方案已公示。
南通·1895位于港闸区唐闸镇。以1895年张謇先生在唐闸筹建大生纱厂的时间节点为名,意在纪念这位“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缔造者。街区占地73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划分为大达·广生片、大生·复兴片和大储·红楼片,规划建设南通近代工商业展示与工业遗迹生态博物馆、创意产业园,以及文化、休闲、餐饮、娱乐、旅游等设施。目前,红楼开始修缮,南公房开始基础施工;整体改造方案策划文本及大生纱厂起步区改造策划方案编制完成。
四、城乡统筹类
29.万顷良田试点工程
是指由省国土资源厅提出实施的一项保护耕地、节约用地试点的工程。具体要求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载体,以实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政策为抓手,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实现农地集中、居住集聚、用地集约、效益集显的多重目标。
30.引江调水工程
为增强市域水系流动活力,改善水环境质量,市政府第43次常务会讨论并通过了《南通市引江调水规划》。引江调水主要分三个地区三个时段进行,三个地区即南通市区、通海地区、九吕(九圩港、通吕运河)高水系地区,三个时段即每年3月至4月、7月至9月、10月至11月。2011年,全市沿江涵闸引水量力争达到30亿方,沿江沿海排水量达到30亿方,主要河道水质稳定在IV类水,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2012年,引水量再增加10-15%。
31.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倍增工程
是指我市为进一步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规模与实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提出的一项工作计划。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倍增,即到“十二五”期末,国家级、省级、市级认定的龙头企业数量分别达到10家、50家和100家以上,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翻番(现分别为5家、27家和55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倍增,即到“十二五”期末,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比重达到65%以上(2010年为32.8%),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省定指标为60%);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年销售额达到100亿元以上(2010年为65亿元)。
32.清洁家园工程
是指市政府为加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而实施的农村居住环境整治工程。主要内容包括以生态村建设为基础,综合整治农村生态环境,大力实施改圈、改厕、改厨,整治农家小环境;清理河道,清理垃圾,整治农村大环境;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居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箱(桶)装化、无害化处理;推进以户用沼气为纽带的各类生态模式,推广以“猪-沼-菜(渔、林果)”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良性循环模式。
33.城市水系规划
为构筑“水通、水动、水清、水安、水灵、水美”的城市水系新景观,我市于2010年制定并实施《南通市城市水系规划》。该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以河网水系为基础,以水环境功能区划为依据,以保障城市防洪安全为前提,以截污治污、引清调水、营造景观为主要手段,突出系统规划、统筹协调、综合整治、科学管理。规划分三期实施,近期规划至2012年,中期规划至2020年,远期规划至2030年。
34.清水工程
是指市政府为加强城市水污染防治,进一步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于2009年6月启动实施的市区水环境整治工程。计划通过3年努力,把市区河道建设成“水清流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生态景观河道,实现濠河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IV类水平,其他二级河道达到IV类水质,三、四级河道达到V类水质,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
35.蓝天工程
是指市政府为改善全市大气环境质量,于2010年12月启动实施的大气环境整治工程。计划通过5年努力,使我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下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或好于国家二级标准,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0%以上。包括工业废气污染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扬尘污染防治、秸秆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餐饮服务业油烟和烟花爆竹等其他大气污染防治、区域大气环境监控和预警六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