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通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 2010-02-05  字体:[ ]

——2010年1月20日在南通市

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蔡惠忠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9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扎实保增长、全面达小康”工作主线,积极应对极其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坚持危中抓转机、难中攀新高,努力抢抓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和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战略叠加的历史性机遇,扎实工作、奋力拼搏,实现了国民经济平稳回升、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面小康总体达标。

  (一)扩大内需成效明显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72.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4%,超过年度计划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6.46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607.5亿元,增长15.4%;第三产业增加值1028.84亿元,增长14.3%。实现财政总收入486.1亿元,增长24.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98.9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8.6%,增长24.7%。

  投资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2.3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0.1%,增长19.7%;其中,规模以上投资1639.56亿元,增长25.1%。规模以上投资中,工业和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1.6%、34.9%;设备投资占规模以上工业投资的65.7%,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全市共有130个项目列入中央投资项目计划,争取中央投资4.59亿元,项目进展情况良好。

  消费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6.1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2.3%,增长18.7%。“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和家电、汽车、农机下乡取得成效。汽车销售额、普通商品房销售面积分别增长40.5%和59%。接待海内外游客1513.25万人次,增长16.1%;旅游总收入187.64亿元,增长24.7%。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98.7%,达到年度计划要求。

  信贷快速增长。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006.23亿元,比年初增长31.8%;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431.98亿元,增长38.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全年新增贷款681.23亿元,为上年的2.6倍,创历史最高记录。

  (二)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粮食生产连续6年丰收,总产量达到320.62万吨,增长0.5%;单产402公斤,创历史新高。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9.1万亩,其中设施农业面积11.96万亩。畜牧生产保持稳定,生猪出栏、存栏分别增加20.88万头和4.06万头。渔业生产平稳增长,水产品产量76万吨,增长2.7%;海洋捕捞量29.5万吨;新增高效渔业面积12万亩。

  工业经济逐步攀升。制定实施六大产业转型升级规划纲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9%、产销率98.8%,轻重工业分别增长8.1%、23.1%。装备制造业领跑工业发展,增长24.4%,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3.5%,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造船完工量566.93万载重吨,增长95.3%。

  服务业发展加快。制定实施《加快市区服务业发展2009—2012年行动计划》和《南通市服务外包发展战略与产业规划》。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3%,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0.3个百分点。新增省级服务业集聚区2家,21家市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综合营业收入和上交税收分别增长18.5%、14.6%。

  建筑业再创新高。施工产值突破2000亿元,增长26%。新获鲁班奖8项,为历年之最,累计达61项,居全国地级市之首。

  创新能力继续增强。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99.28亿元,增长21%;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9.8%,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新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4家、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孵化器12家,鑫缘茧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迈入国家级研发机构行列。专利申请量1.87万件、授权量9279件,分别列全省第三位、第二位。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验收,再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全市共实施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导向计划项目274项,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预计可超额完成省下达下降4.5%的目标。实施以污水处理、工业企业治理和结构调整为重点的化学需氧量减排项目57项、二氧化硫减排项目2项,提前完成姚港化工区三类企业的搬迁任务,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预计完成省下达分别削减1%和2%的目标,提前1年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存量削减任务。

  (三)经济活力持续增强

  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率先在全省启动市级机关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全面推行网上并联审批制、代办制、公示制、重大项目审批跟进制等4项行政审批制度。市属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等工作继续推进。小城镇改革发展试点、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和国有资产监管全覆盖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开始试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文化体制改革有序推进。

  开放型经济难中求进。全年工商登记注册外资55.26亿美元,商务部确认注册外资实际到账20.05亿美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0.3%。完成进出口总额162.59亿美元,其中出口111.8亿美元。完成外经营业额11.56亿美元,年末在外人数3.2万人,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引进服务外包企业超过100家,成为苏中苏北首个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全市登记个体工商户34.17万户、私营企业数13.78万家,分别增长12.6%和7.8%。年末,私营企业注册资本3041.32亿元,增长17.9%。全年引进市外民资注册资本375.4亿元。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民营工业企业160家。民营经济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达到60.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8个百分点。

  金融创新成效良好。引进市外银行3家,通州华商村镇银行成立。新组建农村小额贷款公司8家,累计达到10家,率先在全省实现县(市)、区全覆盖。新增备案创投企业2家。新增中南建设、罗莱家纺2家上市公司,募集资金13.8亿元。南通国投公司获准发行23亿元企业债券并上市交易。

  (四)江海开发全面加快

  出台《南通市沿海开发规划》、《南通沿海开发行动纲要》,落实117 项重点工作和100个重大项目。

  海港建设步伐加快。洋口港、吕四港口岸获准临时对外开放,如皋港国家一类口岸开放通过国家级验收,沿江港区3座船舶重工和通用散货码头实现口岸正式开放。洋口港万吨级重件码头建成,太阳岛三期(北区)围垦工程启动,30万吨级航道建设方案研究中间成果通过专家审查;吕四港进港航道一期工程竣工,2个5万吨级综合码头竣工投运。南通港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36亿吨,增长3.2%;集装箱吞吐量35.1万标箱。

  交通枢纽建设扎实推进。崇启大桥桩基全面完成,海洋铁路完成项目总投资的三分之一,宁启铁路南通段复线电气化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江海高速南通段建设进入路面结构层施工阶段。沪通铁路进入过江方式比选阶段,崇海大桥完成预可研报告,兴东机场飞行区改扩建工程获国家民航局批复,通如高速、临海高等级公路项目建议书获省发改委批复。

  重大项目进展顺利。18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15.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1.3%。其中,90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387.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4.8%;90个新开工项目中已有88个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28.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5.9%。惠生重工、南通科技迁建、鸿运装饰城等项目竣工投运,振华重型钢构、熔盛海工、海隆港机、南通大饭店扩建等项目进展顺利,大唐吕四电厂获国家发改委核准。

  跨江联动取得突破。苏通科技产业园揭牌奠基,一期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启动。洋口港南通国际产业园正式成立。上海外高桥集团启东产业园二期工程和上海杨浦海安工业园首批项目开工建设。全市在建、已签约和在谈的跨江联动合作开发项目共20个,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五)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全年新增农村三大合作组织1040家,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2万亩,建立健全土地承包流转服务中心110家。建成通车农村公路90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桥梁和农用桥梁984座。完成农村改厕20.1万座,疏浚县乡河道377条段,完成7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建设任务。五个县(市)全部建成农业生态县。全年农民集居点房屋竣工面积580万平方米,入住农户2.9万户。

  城市能级得到提升。通州撤市设区,中心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通沪大道高架、钟秀路东延等106个城建工程进展良好,完成投资超百亿。204国道改扩建建成通车,十字街综合改造工程启动,中央商务区初具雏形,狼山、濠河5A级景区创建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基本建成市级数字化城管平台。

  环境质量继续改善。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全市建成投运污水处理厂25家,新增污水收集主管网349公里,完成市区“清水工程”12项河道整治项目。全年市区新增城市绿地300公顷;全市新增造林面积25万亩,其中成片林面积19.7万亩。

  (六)社会建设力度加大

  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全市新增城镇就业8.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达到年度计划控制要求。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增4.6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5.1万人。137个街道(乡镇)、316个社区(村)建立劳动保障服务所(站)。

  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超过97.5%。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人数突破110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2%。全市发放各类专项救助资金8000多万元,城乡低保、农村五保补贴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区拆迁安置房新开工面积和竣工交付面积分别增长23.2%、22.6%,分别发放廉租住房租金和经济适用房政策补贴637万元、1014万元。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两大殊荣。一批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通师一附新校区一期、市第一初中改扩建一期、市社会福利中心一期等项目竣工,市民服务中心、第六人民医院等项目进展顺利。出台《南通市2010—2015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实现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覆盖,“农家书屋”覆盖全市行政村,成功承办“2009第四届尼泊尔中国节”。市档案馆晋升为国家一级档案馆。全面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优质普通高中建成率100%。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2.7‰,达到年度计划控制要求。对口援建绵竹市新市镇项目进展顺利。全市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8年实现“双下降”。法治城市创建、慈善事业、甲型H1N1流感防控等工作扎实推进。

  (七)全面小康总体达标

  根据省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25个指标中总达标数不得少于23个和5个核心指标必须全部达标的要求,全市总体达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覆盖面和环境质量综合指数5个核心指标全面达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68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8696元,增长11.3%,均完成年度计划。以市为单位在江苏江北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总体达标,比省定要求提前3年达到标准。

  200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基本实现。但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一些矛盾和困难不容忽视。一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任务仍然艰巨。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还不快,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二是开放型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尽管全市出口形势好于全国、全省,但仍下降4.9%,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注册外资实际到账虽完成年度计划,但比上年下降31.7%。三是城市化进程还需加快。在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中,城市化率虽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达52.7%,但与55%的小康目标值仍差2.3个百分点。四是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受结构性减税等因素影响,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将在较长时间内低位增长,增加了财政支出的压力。五是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依然困难,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较大,实现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二、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市由全面小康迈向开启基本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年。总体上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会好于去年,有利因素要多于去年,全年经济社会持续向好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逐步趋稳,步入复苏进程。主要经济体出现好转迹象,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逐步加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增速将由2009年的-1.4%提高到3.1%。从国内形势看,通过实施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我国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市场信心明显增强,企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今年国家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在突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同时,注重加快城市化进程,拓展内需增长空间。从市内看,支撑经济较快增长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市)、区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意见,对今年经济社会发展还将继续产生积极影响。特别是江苏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的全面实施,南通“桥港时代”优势的不断释放以及大市区、大园区的建设,都将给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不平衡因素依然较多。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还在持续,金融领域风险尚未完全消除,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外需形势依然严峻。国内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我市投资和消费在上年高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大幅度增长的难度加大。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更要看到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准备。

  按照市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由全面小康向基本现代化转型”的总体要求,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安排如下:

  1.地区生产总值                     增长13%左右;

  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下降4%左右;

  3.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完成省下达的削减任务;

  4.二氧化硫排放量           完成省下达的削减任务;

  5.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1.8%左右;

  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   30%以上;

  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增长15%;

  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增长20%;

  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长17%;

  10.外贸出口总额                    增长10%;

  11.注册外资实际到账                25亿美元;

  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长10%;

  13.农民人均纯收入                  增长10%;

  14.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控制在3%以内;

  15.城镇登记失业率                  控制在4%以内;

  16.人口自然增长率                  控制在零左右。

三、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总体部署,为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预期目标,将着力做好以下九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着力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及政策措施,更加注重优化需求结构,继续增强扩大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努力促进出口稳定增长,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均衡性。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一是进一步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完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户、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对城镇老年居民发放养老补贴,对市区特困老人实施政府购买服务。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二是积极扩大农村消费。重点实施农村物流工程,完善农村商品流通设施和商业网点建设,继续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扎实推进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继续做好家电、汽车等大宗商品下乡工作,增加农机购置补贴。三是进一步培育发展消费热点。加快发展家政、社区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促进文化、信息、旅游、教育培训、体育健身、老年护理等服务消费;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加快推进狼山、濠河创建5A级景区、城市绿谷、南通·1895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开发等重点旅游项目。四是着力优化消费环境。扩大消费信贷,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价格收费和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努力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突出抓好有效投入。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坚持以产业优化升级为重点,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促进投资较快增长。着力推进市级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安排市级重点建设项目240个,总投资5811.72亿元。其中,计划实施的续建和新开工项目各80个,总投资2515.7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51.14亿元;储备的前期项目80个,总投资3296亿元。重点抓好“四个一批”项目建设。一是竣工投运一批。加快熔盛海洋工程、川崎三期、宝钢线材一期、碧路蛋白饲料等项目建成竣工。二是实施推进一批。突出抓好王子制纸、华能·天电“上大压小”、中远船务启东海工基地、森松海水淡化系统、振华产业基地、综艺光伏电池、同洲电子、永大石油管材、叠石桥市场三期等项目的实施进度。三是开工建设一批。着力推进电动汽车、恒力差别化纤维、神马复合杆塔、蓝星化工新材料二期、龙源海上风电、中港城等项目开工建设。四是储备完善一批。努力推进崇海大桥、通如高速、海启高速、宁启铁路通启段、中海油物流及加工等储备项目的前期工程。全力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切实做好国家重点支持的“三农”、卫生教育、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等领域的项目申报,切实加强工作对接和计划衔接,确保地方配套资金百分之百落实到位。

  着力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落实支持出口的各项政策措施,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培育一批出口超亿美元的外贸骨干企业和出口超10亿美元的外贸特色产业。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东盟、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全年组织境内参展展位总数超过1000个、境外参展展位总数超过500个,举办境内外专场贸易促进活动不少于10次。

  切实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建立健全重要商品预测预警体系,完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运行信息网络,强化经济运行的动态监测和综合分析,准确研判经济运行形势。加强生产要素服务保障,切实搞好煤电油气运调度和资金的协调,确保经济运行稳定。加快实施年新增销售收入超2000万元的380个新增长点的增量培育计划,进一步完善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积极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充实应急物资储备,完善应急机制。

  (二)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顺应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低碳经济的新趋势,用好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着力推进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加快构建具有南通特色、支撑未来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坚定不移地推进支柱产业优化升级。坚持把支柱产业的优化升级作为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突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着力推进优势产业基地化建设,促进制造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一是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装备基地,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及关键系统,重点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大型远洋运输船舶及船舶配套产业。积极发展特种船、工程船、工作船等专用船舶。加快培育邮轮和游艇产业。二是围绕建设长三角重要的能源及装备制造基地,重点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及石油、煤炭战略储备中转,着力推进海上风电场、燃煤电厂“上大压小”和燃气电厂建设,重点扶持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大功率风电机组、高性能光伏电站和高效清洁发电装备的发展。三是围绕建设全国重要的精细化工生产基地,重点发展新型合成材料、化学中间体、功能化学品、智能催化剂、环保新农药等产品。四是围绕建设技术先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测试封装、新型电子元器件、现代通信、计算机及网络、数字视听及电子材料等。五是围绕建设纺织强市的目标,着力推进纺织服装和茧丝绸等行业技术改造,重点发展特种纤维、新型差别化纤维、特种后整理、高档面料和产业用纺织品,大力提升家用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六是围绕建设影响力较强的轻工业基地,重点发展提升高档纸制品、粮油加工、电动工具、长寿食品、绿色饲料等产业集群,努力实现轻工业向特色化、品牌化转变。七是围绕打造全国一流的建筑大市目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行业结构,延伸产业链,实现从房屋建筑为主向路桥、水利、电力、港口等领域拓展,从施工分包为主向承揽总包并进的转变,占领高端市场,努力提高行业附加值。

  坚定不移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把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摆在优先位置,研究制订加快推进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推进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扶持培育智能装备、海洋技术、生物工程、智能传感等高技术产业取得新突破,使之成为新的增长点。按照“集中力量主攻最具有利条件和竞争优势的领域,主攻最具成长型和爆发力的核心产品群,主攻最具国际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的龙头型项目”的要求,对重点产业基地、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技术、重点产品,在政策、资金、人才等资源配置上给予倾斜。

  坚定不移地加快服务业发展。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统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认真落实《加快市区服务业发展2009—2012年行动计划》,突出抓好50项重点工作,力争规模以上服务业投资增长25%,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6%以上。一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旅游休闲、现代商贸、商务服务、房地产、服务外包、科技服务、金融保险、社区服务、文化产业等十大行业。二是加快建设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主业突出、功能完善、与生产生活配套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推进21家市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力争培育新建10家以上市级服务业集聚区。三是加快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按照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原则,突出抓好总投资达1600亿元的16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其中110个实施项目总投资6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00亿元;50个前期项目总投资近1000亿元。四是加快启动企业非核心业务分离。鼓励和引导制造业中的科技研发服务、现代物流、贸易营销、专业配套服务等环节加快分离,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五是优化服务业发展政策环境。落实鼓励类服务业与工业用电、用水、用气基本同价政策;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服务业企业的信贷支持;优化用地结构,对重点项目给予优先安排;进一步清理各类收费,取消和制止不合理收费。

  坚定不移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进一步落实国家和省、市促进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加强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着力提升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的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南通国际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的作用,提升生物医药开放实验室设备档次和服务水平;着力推进中远船务海洋工程、熔盛船舶工程设计等一批重点研究院建设,力争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家,专利申请量达到1.8万件。建成南通科技创业社区,新增国家级、省级孵化器2家,确保全市科技孵化器面积突破200万平方米。新建企业院士工作站6家。

  坚定不移地实施大企业发展战略。坚持把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作为提高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以各重点产业十强企业为重点,推动要素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扶持企业做强主业、做响品牌、做大规模,力争新增20—50亿元工业企业3家。鼓励和支持大型流通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加快文峰、时代、超越等连锁经营企业配送中心建设,支持化轻公司、大地物流等仓储物流企业发展新型业态。

  (三)着力实现沿海开发攻坚突破

  坚持以《南通市沿海开发规划》和《南通沿海开发行动纲要》为统领,围绕“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勇当江苏沿海开发主力军”的目标定位,研究制定进一步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加强全市沿海战略资源科学开发使用管理的实施意见,聚焦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载体建设三大核心任务,强势推进沿海开发攻坚突破。

  实现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坚持把大港口建设作为沿海开发的重心,统筹推进公路、铁路、港口、内河航道、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公、铁、水、空、管”五大运输方式集成的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洋口港10万吨级北航道和吕四港挖入式港池及进港航道上延工程,启动洋口港30万吨级航道规划建设工作。重点推进洋口港液化天然气码头、液体化工码头,吕四港散货码头、东灶港作业区通用码头和狼山港三期集装箱泊位、如皋港公用码头等11个码头工程建设。全年新增5万吨级以上码头5座,力争南通港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5亿吨。全力争取沪通铁路尽快开工;开工建设临海高等级公路、平海公路东段改扩建和连申线南通段内河航道改造工程;加快建设崇启大桥、海洋铁路、宁启铁路南通段复线电气化改造和兴东机场飞行区改扩建工程;建成焦港船闸、江海高速、西气东输南通至泰州段管网工程等。

  实现产业发展新突破。加快发展能源、石化、重装备、港口物流、滨海旅游等临海大产业,坚持以大项目推进大投入、以大投入带动大产业的发展战略,集中力量跟踪推进液化天然气燃气电厂、金鹰差别化纤维、洋口港石化基地、大型海上风电场、宝钢工业园、电动汽车等10个百亿级产业项目,基本建成洋口港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主体工程,大唐吕四电厂实现并网发电。组织好100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集中开工。

  实现载体建设新突破。大力实施《南通市园区跨越三年行动计划》,坚持以前瞻、科学的规划统领和推动开发建设。加快苏通科技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洋口港南通国际产业园。充分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强化省级以上开发区与临海重点产业园区的合作开发。继续推进产业园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水平上开展跨江、跨国联动合作开发,深度推进上海外高桥集团启东产业园等20个园区合作开发项目。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滩涂资源。编制出台滩涂开发相关规划,加快推进洋口港金牛岛、腰沙·冷家沙等综合开发的前期研究和垦前工作,加快实施吕四港临港工业区等5宗滩涂围垦,力争完成围垦滩涂面积20万亩。

  (四)着力加快城市化进程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加快市区骨架路网和立体交通快速路网建设,促进老城区、新城区与通州区、北翼新城、开发区、苏通科技产业园融合发展。加快推进通沪大道高架、长江中路高架、宁启高速先锋互通等重点工程建设,开工建设通宁大道、外环北路等快速化改造工程,加快钟秀东路东延、人民东路东延、通富北路北延和金通三大道等重点道路的建设。建成洪港水厂四期和狼山水厂100万立方米/日取水口工程。抓好西气东输配套门站和城市管网建设。坚持公交优先,新建一批公共停车设施,市区新购和更新公交车130辆。进一步强化社区物业管理。着力壮大县城及重点镇规模,加快推进城镇交通、给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加强城镇住房建设。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快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对符合住房保障政策的申请对象做到“应保尽保”。继续加大拆迁安置房建设力度,努力缩短安置周期,全市拆迁安置房新开工面积410万平方米以上,竣工交付300万平方米以上;其中,市区新开工和竣工交付面积分别为190万平方米以上、130万平方米以上。加大普通商品住房土地供应,力争市区普通商品房新开工面积460万平方米以上,竣工面积220万平方米以上。依托重点镇,在城郊结合部规划建设大型居住社区,尽快形成新的城市节点。合理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加快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建设,增加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的有效供给,加强对新建普通商品住房价格的分类管理,规范市场秩序,稳定市场预期,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贯彻国家即将出台的促进农民工在城镇落户的政策措施,研究放宽城镇户籍限制,有序推进有稳定职业和收入的农民工及其子女转为城镇户口,并纳入城镇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继续推行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的“三集中”。

  (五)着力夯实“三农”基础

  加快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确保水稻种植面积270万亩、全年粮食总产310万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继续深入实施高效种植、规模养殖、龙头企业等三大工程。开展高效农业规模化先行乡镇、示范村和特色基地的“三创”活动,全市新增亩效益2000元以上的高效农业种植面积25万亩以上,其中新增设施农业面积8万亩以上;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规划建设万亩以上园区10个、千亩以上设施农业基地20个;新增高效渔业面积8万亩。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进一步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支持大宗农产品仓储设施和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开工建设华东地区农副产品物流交易中心。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推进城市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扎实开展“民富、村美、风气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农地集中、居住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优化区域土地利用布局。大力实施农村路网通达工程。扎实推进农村水利建设、电网改造和区域供水工程,实施如泰运河、通扬运河等骨干河道整治工程,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加快发展农村互联网和文化体育事业。

  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入社率力争提高4个百分点;积极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力争改革面达到80%;大力推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力争全市新增土地股份合作社100家、入股农户4万户、入股土地6万亩。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就业和创业能力。继续加快推进扶贫攻坚工程,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六)着力推进改革开放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重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医改五项重点任务,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严格执行各项教育收费政策。全面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深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资源税改革。继续推行市级机关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进一步做好全国小城镇改革发展试点镇的试点工作。推动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加快组建南通农村商业银行,推进在通设立沿海开发银行。大力培植上市后备资源,力争全年新增上市公司5家、总数突破20家。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以沿海开发系列招商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与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央直属大企业和知名民营企业的主动对接,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性强的龙头型、基地型大项目,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力争全市新引进接近或超亿美元项目23个、超5亿美元项目8个、超10亿美元项目1个。全年新办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服务外包企业120家。力争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比超过30%。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并举,大力培育和引进领军人才和研发团队。加快培育和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中型企业的总部、研发中心、销售中心、营运总部或分支机构。强化“走出去”的引导和服务,优化外派劳务结构,扩大技能型和技术性劳务输出规模,支持企业“走出去”承包工程。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扩张经营,推动企业整合重组,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大力实施高校毕业生科技创业、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城镇失业人员自主创业三大工程。确保引进市外民资400亿元,新增省级以上名牌产品30个。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融资抵押方式,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全市纳入行业管理的担保公司达到20家,担保基金规模达到15亿元,担保总额超过50亿元。

  (七)着力抓好节能减排和生态市建设

  加强节约型社会建设。强化节能目标责任制的监督考评工作。积极推进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突出抓好全市100个重点节能示范项目的实施。组织实施一批二氧化碳副产物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继续保持在98%以上。出台《南通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确保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上年下降5%、6%。

  抓好污染源治理。启动新一轮小化工整治,抓好7个化工园区24个突出问题的整改,着力推进主城区点源污染小化工的关、停、并、转、迁,淘汰一批落后燃煤锅炉,加快钢丝绳废酸污泥资源化中心项目建设步伐,强化印染行业环境整治,切实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加快观音山污水处理厂扩建、市污水处理中心一期改扩建和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工程建设,全市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20万吨,新增污水收集管网300公里。认真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大力开展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深入开展生态市创建活动,力争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市考核标准,确保3—4个县(市)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县考核要求。大力推进市区“清水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成10个省级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强化生态海洋建设,加大对长江北支湿地自然保护区和蛎岈山牡蛎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的保护。坚持以沿江沿海、沿路沿河、村庄绿化为重点,推进“绿色南通”建设,新增造林面积16.8万亩,其中成片林13.8万亩。继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八)着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加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力度。突出抓好“零就业、零转移”家庭、双失业职工、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就业问题,鼓励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吸纳更多的人员就业。确保新增城镇就业7万人。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制度,将城镇居民纳入生育保险。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市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全覆盖。

  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切实抓好55个总投资88.7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0.56亿元的重点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启动实施《南通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南通大学图文信息中心、南通商贸高职学校扩建、南通纺院海门校区、海安职教中心、如东第一职业高级中学迁建等14个项目的建设。大力实施《南通市文化建设规划纲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推进市图书馆新馆、凤凰书城、报业传媒中心、如皋文化广场等15个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通大附院综合业务楼、市妇幼保健院迁建、紫琅医院门(急)诊楼、第四人民医院病房楼二期等20个医疗卫生项目建设,继续做好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基本完成县(市)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加快推进乡镇广电站规范化建设。深化《全民健身条例》的贯彻落实,加快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继续推进全民健身中心工程。建成市民服务中心一期、市中医院综合业务楼、第六人民医院等项目。继续抓好绵竹市新市镇对口援建工作,确保援建项目建设推进到位、资金拨付到位、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更加注重公正廉洁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注重社会矛盾化解,依法处理社会事务,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更加注重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创新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形式,畅通基层民意表达渠道,完善普法宣传机制,开展公民意识教育,营造“人人参与社会管理”的氛围。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生产安全,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九)着力抓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2010年是编制下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的承上启下年。“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按照市委提出的“两步走”战略构想,根据《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对我市提出的发展定位,认真组织调研,细化我市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按照基本现代化要求,深化经济发展、产业升级、重大基础设施、中心城市建设、城乡统筹、资源配置、社会建设等八个方面41个重点前期课题研究。坚持充分发扬民主、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突出前瞻性、战略性和导向性,精心编制好“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各项区域规划、专项规划,积极主动地做好与国家、省“十二五”规划的衔接。

  各位代表:2010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狠抓落实,为全面实现“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开启基本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而努力奋斗!

Copyright 2008 Nanto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796869位访客
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南通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