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兴仁镇:庭院式平台 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可触可感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拓展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强调“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为做好新时期基层人大工作,今年以来,通州区兴仁镇人大扎实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立足本镇实际,在创新代表履职平台建设方面“下足功夫”,以“听民声、聚民意、解民忧”为宗旨,在原有“家站点”“产业链工作室”基础上,因地制宜设立室外代表履职点,把接待选民的阵地从室内转向室外,让代表履职更接地气。
紫藤架下话民生
走进徐庄村家和教育基地,一眼便看到一条长廊,长廊的两侧种植了12棵紫藤树,一到春天紫藤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牢记人民嘱托 履行代表职责”“树立法治思维 坚持依法办事”等宣传标语沿长廊徐徐铺开,这是兴仁镇人大结合徐庄村现有资源,打造的“紫藤架下话民生”长廊。
徐庄村是南通市人大设立的基层立法点,小小的紫藤长廊承载了大大的正能量,通过“线上扫码+线下长廊”打开基层治理新格局。人大代表和选民围坐于长廊两旁,聊民生、谈法治、话发展,在家长里短、笑谈说议中收集到更多更真实的民情民意;长廊内设置宣传栏,公布人大代表信息,通过扫一扫“码上见代表”,方便群众扫码留言。以往村民有矛盾纠纷总是到村部解决,如今长廊承载了大部分选民心声,人大代表在拍拍肩膀、唠唠家常中答疑解惑,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的“好帮手”。
银杏树旁讲传承
在温桥村公共服务中心大院内,矗立着一棵500多年树龄的银杏树。这棵古树,一直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它见证了抗日战争时期爱国人士邹韬奋先生在苏中发表的一场精彩的演讲。温桥村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兴仁镇人大依托古银杏树、韬奋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开展“银杏树旁讲传承”系列活动,用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让韬奋精神引导全体人大代表履职作为、奋进向前。
自全区各级人大代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兴仁镇人大探索多样化学习研讨模式,组织人大代表从室内集中学习理论研讨,到室外现场参观聆听报告,推动理论学习更接地气。同时,发挥代表主观能动性,鼓励代表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在“5.10思廉日”活动中,镇人大代表、温桥村党总支书记赵继刚带领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上实景党课,分享韬奋先生的廉洁家风故事,不仅发挥了人大代表的示范引领作用,也让韬奋精神融入温桥人民心中,为乡村振兴奏响了红色主旋律。
议事亭里听民意
“老周,我们民主街食品站路面破损严重,周边居民出行不便,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你帮我们向上反映反映啊!”“对呀,那条路来往的行人和车辆特别多,是民主街组内的主干道,路面破损不是一天两天了!”在兴仁镇健康公园议事亭内,兴仁社区的人大代表周庙生正在热情地接待选民,老周认真地把群众的需求和建议一一记录下来。这是兴仁镇“议事亭里听民意”的一个缩影。
一座简单的亭子,一张小巧的圆桌,一排整齐的长凳,再加上代表和选民热烈互动的场景,构成了这个秋天里最美的风景线。以前,居民们反映问题要跑到社区,现在有了这座凉亭,居民茶余饭后三五围坐反映问题,人大代表穿梭其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集“闲聊”出来的民生琐事。人大代表与选民一起聊民事、话民生、解民忧,小小的议事亭成为兴仁镇纳群言集民智的平台,越来越多关乎民生的大小事被选民提出,一个个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兴仁镇人大将继续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不断创新丰富代表联系选民的活动形式和活动载体,让人大代表倾听民声更直接、了解民意更直观,在助力经济发展、推进基层治理、增进民生福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顾伟燕、陆源源、黄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