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号 关于推进张謇文化特色展示区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南通市高度重视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注重张謇名片,围绕打造“1+3”张謇文化特色展示区总体目标,聚力推进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项目编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工作,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作为工作、生活在唐闸的我,特别关注在唐闸片区张謇文化元素挖掘、保护、传承等方面开展的一些工作,为扎实推进唐闸片区各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打造张謇文化特色展示区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我们在调研中也注意到,唐闸片区的张謇文化特色展示区建设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一、工作推进效率低。2021年6月,市政府统筹成立了唐闸近代工业遗存保护利用指挥部,对高效推进唐闸片区的保护利用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因客观原因,目前该指挥部已撤销,导致该片区相关工作推进成效不够。二、管理混乱。唐闸片区相关遗存涉及到的责任主体众多,有市国资主管的国保单位大生纱厂,市沿海集团主管的省保单位唐闸红楼、大达内河轮船公司旧址、历史建筑东工房、1895园区等,还有区文旅公司主管的北市景区、主题民宿等,各主管单位各自为阵,造成了唐闸片区保护利用工作进程缓慢。三、缺乏系统保护。唐闸片区的保护建设大多侧于局部点位的修缮,在道路交通、河道整治、业态丰富、人口织补等方面还有所欠缺。四、文物没有得以保护。省级文保单位唐闸红楼,历史建筑大储堆栈、联益里、东工房,近代代表性建筑新工房,一般文物点大生织物公司等等,目前都处于长期闲置导致风貌逐渐破败的境地。
为此建议:
一、健全组织架构。建议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领导参与,成立高位协调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张謇文化特色展示区相关工作开展。
二、明确管理权限。由于体制机制及管理运营理念的不同,导致大部分遗存存在闲置,建议市相关部门将资产划转至崇川区统筹使用,或由崇川区属国有公司按账面残值收购,统一进行改造提升。
三、调动社会积极性。作为我市四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文化的多样性及烟火气是街区保护传承中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建议市、区相关政府部门出台一些政策红利,将保护工作推向市场,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闲置资产的运营管理。
四、丰富研学内容。张謇先生在唐闸的事业实业涉及诸多方面,应深度挖掘、归类和提炼主题,丰富拓展现场教学点课程内容以及解读深度。与此同时,要注重开发适合青少年的研学课程和内容,充分依托校外实践活动开展,切实做好张謇企业家精神的传播和弘扬。
五、树立系统理念。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的推进以及规划定位的不够准确,导致唐闸近代工商业城镇体系的完整性、全面性、延续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建议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实现与主城区的衔接。推进唐闸及天生港地区的各类遗存遗迹的保护修缮,打造并放大唐闸“中国近代工业遗存第一镇”的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