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案建议内容

第270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来源:南通人大  发布时间: 2024-04-16  字体:[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我国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承担着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等职能,是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体,对改善居民健康状况具有重要作用。2022年2月18日召开的全国基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就“扎实推进基层卫生健康重点工作”作了详细部署,二十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

自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基层卫生服务的不足和短板再次凸显出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用未能得到很好地发挥,特别是2022年底国家实行新冠疫情新的防治政策以来,我市大医院发热门诊人满为患,例如市一院的急症人数每天都在创历史新高,而基层医院未能充分发挥对轻症新冠病人的诊治和重症新冠患者的分级诊疗作用。

当前,基层卫生体系的建设的关键仍然在于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2019年我市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出台了《南通市卫生人才强基工程实施方案(2019-2023年)》,创新完善基层卫生人才招引、培养、使用和管理机制,出台了27条支持性政策;《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健康人才引进培养工作的意见》(通政发〔2019〕20号)明确了基层卫生人才引进激励政策,采取了在编制、工资、待遇等多方面的激励措施。

然而,根据市卫健委2021年底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市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基层卫生人员总体数量不足。截止2021年底,我市基层卫生人员为25309名。按照江苏省“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实现全省城乡每万服务人口基层卫生人员数达到35人。我市现常住人口为773.3万人,因此需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技人员数为27066人。二是专业素质较低。我市政府办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大专及以上学历仅占18.07%,高中及以下学历达27.8%;。三是职称水平明显不高。执业(助理)医师仅占36.3%,未取得相关资质达26%;中级以上职称仅占1.91%,无职称者达65.63%。四是年龄结构严重老化,60岁以上者达30.8%,许多村镇卫生室的从业人员仍为三四十年前的赤脚医生。

为了夯实基层卫生体系的网底,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建议:

(一)进一步拓宽基层卫生人才引进渠道。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就要注重人才的引进,通过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引入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相关部门可以简化人才引进流程,通过机构直招的方式吸引更多高学历人才的加入。对于一些高级人才,可以建设“无障碍通道”培养全科医生,全面提高队伍建设水平。同时,对于校园内有基层医疗资源机构经历的学生,要予以优先录用,并鼓励其他学生参与校园组织的下派支援基层医疗机构活动,按月足额发放补贴绩效奖金,并为人才提供带薪进修的机会。

(二)进一步加大基层卫生建设的投入。为了保证人才队伍的建设,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要建立健全的财政投入制度,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方面的投入,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施、设备、服务等方面地配置,使基层卫生从业人员“英雄有用武之地”。

(三)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制度。建议我市基层卫生从业人员的平均收入不低于本地区二级医院同等级别医生的待遇,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一是要按照实际岗位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激励措施,以卫生机构、外部环境的变化为依据,不断优化与改革。二是要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结构设置特点,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对每个人员的工作范围、工作内容进行细化组合。三是要构建操作性较强的绩效考核标准体系,落实绩效工资改革,根据人员的实际情况开展绩效管理工作,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四是要坚持“多劳多得”原则,一些岗位津贴、地区补助等资金,要更倾向于一线人员、突出贡献人员、学科领头人员等。

(四)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人才的继续教育。医学知识日新月异,医务人员的学习是终身制的,毕业后的医学继续教育是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保证,基层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也不例外。有关部门应制订基层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的医学继续教育的总体方案,设立专项资金,为基层卫生人员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平台。

(五)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注重人才队伍管理,要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在人员编制、教育培训、职称聘用、绩效考核等方面出台与本地区相适应的一系列管理方案,确保基层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的认同感、获得感。

270_【主办】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270号建议的答复_00(1).jpg


Copyright 2008 Nanto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26839号-1
您是第 796869位访客
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南通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