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号 关于做好城市流动摊点管理的建议
城市流动摊点管理是城市管理中的难点问题,也是事关群众利益的热点话题,一方面关系到群众的生活与生计,一方面又关系着城市的安全与秩序,这就要求我们要想方设法在日常管理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握好尺、掌控好度,疏堵结合、平衡兼顾。
一、城市流动摊点现状
城市流动摊点的形成有其自身特点,包括其人群构成、形成位置、商品供给种类等诸多方面。城市流动摊点主体是社会弱势群体,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摊点的收入多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当前流动摊点的供给商品多是食品类,兼有部分日常生活用品和少量周边农户农产品的自产自销;流动摊点群的形成多集中在城市道路交叉路口、居民区、车站、公园、农贸市场等人员流动性大的区域周边;流动摊点的存在确实为周边群众带来了一定的生活便利,但是任其无序发展也必将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
二、存在的问题
城市流动摊点群的形成与“无序扩张”与当前城市管理的相关要求相违背,具体表现在该群体的流动属性造成的一系列管理难题。一是对市容环境卫生的负面影响。流动摊点中很大一部分是食品现场“加工”,由此产生的油烟垃圾污染、食品安全、燃气安全等问题首当其冲;二是流动摊点群的占道经营带来的交通秩序管理问题。占道经营使得本就通行压力较大的区域交通状况进一步恶化,致使堵车、交通事故频发;三是管理力量的严重不足。当前各地城管部门都一定程度上存在管理人手不足、管理手段单一等方面的问题。面对点多面广的工作任务,常规的管理方式遭遇摊点的“打游击”已逐渐力不从心。
三、相关建议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系统治理、疏堵结合的基本原则。
1、科学设置错峰临时摊点区域。
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除主次干道、学校周边等重点区域外,可利用支路、背街后巷,利用非出行高峰时段,在不影响交通秩序和安全的大前提下,允许部分非餐饮类便民摊点群,实施相应管理制度,摊点在规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按照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交通秩序管理相关规范进行经营。
2、统筹规划固定便民疏导点。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区域规划布局现状和人员流动情况,由属地政府牵头统筹规划建设固定便民疏导点,宣传和引导辖区流动摊点进驻疏导点。疏导点的设置既要满足城市管理的要求,又要考虑摊贩的客源需求,二者偏废其一都将会让疏导点形同虚设,发挥不出预期效果。
3、统筹优化管理工作方法。
属地与城市管理部门要统筹配合,优化提升摊贩管理工作。一方面,街道社区做好情况的梳理摸排,要彻底摸排辖区内流动摊点底数,准确掌握区域内相关重点点位和重点时段,有的放矢让监管事半功倍。城管部门要严格落实住建部721工作法,以劝导宣传教育为主,文明规范开展执法管理活动;另一方面,探索实施技防+人防结合的管理模式和非现场执法手段,破解现场执法人力不足、矛盾频发等难题。财政应给予相应的经费保障。
4、加强职能部门协同推进。
构建由城市管理、市场监管、公安交警和属地等共同参与的流动摊贩协同管理工作机制。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辖区内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等问题开展集中整治行动,进一步规范摊贩管理,打击无证经营、食品安全、改装车辆等违法行为。推动实现多部门协调联动的立体监管模式,解决流动摊点的长效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