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案建议内容

第428号 关于采取积极措施,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建议

来源:南通人大  发布时间: 2024-05-08  字体:[ ]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选择外出打工。农村“留守”儿童也日趋增多。他们在家庭教育中往往缺乏正确的价值引导,生活中缺乏周到的照顾,学习中缺乏直接的辅导,心理陪伴缺乏温暖,行为教育中缺乏规范教育,都可能导致成长中不同程度的出现一些问题,或养成坏习惯,或甚至造成恶性事件。“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保障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亟需得到进一步的关注。

一、学校搭建三级平台实现亲情联网

学校、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教师应加强与“留守儿童”的交流和沟通,扮演“亲戚”和“朋友”的角色,参与他们的生活。让“留守儿童”的感情得到寄托。例如,学校设立情感辅导室,让“留守儿童”向老师敞开心扉。班主任在班级中开展活动,营造适合“留守儿童”群体健康成长的环境和氛围。任课教师从学科教学入手,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和心理动态,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指导和教育他们。

二、基层搭建三级体系实现精准关爱

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从乡镇、村民委员会到志愿者,健全三级体系,广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服务。在硬件上,要加大设施配置的投入,建立留守儿童活动室,有条件的可以与城市学校建立结对交流平台。努力用足够的书籍、先进的网络设施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生活,帮助他们摆脱“孤独”。在志愿者选择上,特别网罗法律、心理等专业人员,对留守儿童因人而异,实现精准关爱。

三、家校合作利用互联网打破时空分离

学习定期邀请“留守儿童”的家长到学校,就“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进行学习和培训交流,引导父母改变传统的教育态度,鼓励父母花更多的时间陪孩子,或者是为孩子找到一个合适的监护人,让孩子得到真正的关心。移动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时空分离,微信联系、视频通话等等让亲情沟通更高效便捷。同时也让家长和学校、教师的联系变得紧密,更有效地了解孩子的情况。微视频、微公益也展示了留守儿童的生活,为社会关注帮助他们提供了渠道和路径。

四、社会政府联动落实相关政策制度

进一步加强各部分单位之间的联系和协作,大力推动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就业,落实子女随父母在工作地入学的相关政策制度,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

428_【主办】教育局通教复〔2023〕133号人大428_00.jpg


Copyright 2008 Nanto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26839号-1
您是第 796869位访客
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南通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