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与探讨

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南通人大  发布时间: 2023-03-29  字体:[ ]

为进一步落实好年度环境报告制度,去年以来,我委聚焦建设生态美丽南通主题,结合环保法执法检查、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乡镇污水治理等重点工作,持续跟踪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情况。会前,环资委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对2022年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进行了广泛调研,并组织市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开展了专题视察。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空气环境方面,2022年PM2.5平均浓度为25.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7%,绝对值和改善幅度均为全省第一。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0.8%、位居全省前列。水环境方面,2022年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100%,位居全省第一。全市8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87.2%,超额完成省考核目标。土壤环境方面,2022年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全市共监测30个国家网风险监控点,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

(二)环境问题整改成效显著。建立“半月调度、按月督查、季度评述”工作机制,一体化推进各类突出环境问题整改。顺利通过中央环保督察检验,有序推进第二轮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相关工作得到督察组肯定。深入抓好长江大保护,2021年国家长江警示片、2022年省长江警示片披露我市的5项问题全面完成整改,沿江腾退产业用地2530亩,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新增贯通里程170公里,成片造林6212亩,入江、入海排污口整治全面完成。

(三)绿色低碳发展不断深化。编制《南通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加快调优能源结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近1000万千瓦,居全省第二。强化“三线一单”管控,划定420个陆域、131个近岸海域管控单元,在全省率先开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推进绿色交通,创成全国绿色出行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70%以上。

(四)执法监管效能持续增强。始终保持生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环保公安融合战队实体化运行,联合查处涉刑重点案件14起。2022年全市办理涉及环境问题行政处罚2349件,罚款金额1.04亿元,执法质效主要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深化制度改革创新,累计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1075件,赔偿金1.56亿元,赔偿案件数居全国地级市之首。省内率先开展环境信访“法治化信息化科学化”建设试点,省、市级以上信访量分别同比下降48.9%、38.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臭氧污染问题比较突出。空气质量方面,臭氧污染形势十分严峻。2022年,我市臭氧年平均浓度为112微克/立方米,同比升高14.3%。臭氧超标天数58天,同比增加28天,导致去年下半年空气优良天数比率明显下跌,臭氧污染已成为我市空气环境质量改善的“拦路虎”。

(二)水环境质量还不够稳定。虽然水质达到了省考目标,但部分时段、部分区域的水质波动明显,水环境质量改善成果仍然脆弱。2022年汛期雨量较小,但仍对我市国省考断面水质造成冲击,6—9月超标次数占全年超标次数的60%,部分国考断面水质均为踩线达标。

(三)基础设施建设还有不足。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部分地区乡镇污水处理厂进水化学需氧量浓度较低,乡镇配套污水管网不完善,污水收集处理率不高。管网建设工程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完成进度偏慢。废盐、含铜废物等危废利用能力有待提升,部分地区飞灰填埋场相对饱和。

(四)减污降碳结构还需要优化。化工、纺织印染等行业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占工业源排放总量比重均超过50%。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偏大。清洁原料源头替代率还不够高,工业涂装行业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涂料比例不足20%。

三、几点建议

市政府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建设生态美丽南通。

(一)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深化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加快推进清洁原料源头替代。加快淘汰高排放车辆船舶,切实加强扬尘管控和秸秆禁烧禁抛工作。持续深化河长制,全力攻坚汛期水质达标。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在国、省考重点断面流域实施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推进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工程,切实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预防和系统治理,开展土壤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实行高风险遗留地块分级分类管控,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二)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自然保护地等生态保护重点领域监管,防止违法违规开发建设活动。坚决守护江海生态本底,更高站位推进长江大保护,加强入江支流综合整治,全面落实长江南通段“十年禁渔”。有序实施“退养还滩”、“退围还湿”等生态修复工程,实现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三年基本贯通”目标。全面推行林长制,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和生态廊道建设。积极推进生态安全缓冲区、生态岛试验区等试点示范,力争实现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全覆盖。推进生物多样性观测站建设,构建全市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

(三)有序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构建碳达峰政策体系,有序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培育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低碳产业,开展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低端产能,加强“三线一单”和规划环评联控,坚决遏制与产业定位不符的项目落户。积极发展海上风电、太阳能、天然气、氢能等绿色清洁能源,加快构建清洁低碳现代能源体系。统筹推进铁路货运扩能、水路运输升级、多式联运提速,不断提高铁路和水路货运周转量占比。大力倡导绿色办公、绿色出行、绿色消费,让绿色低碳成为生活新风尚。

(四)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创新环境治理体制机制,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引领区建设,试点开展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畅通企业排污权交易沟通渠道,强化排污权交易和有偿使用。健全信息共享、案情互通、案件移送制度,加大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办理力度,依法严惩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扩容工程,提高污水有效收集处理率。加快废盐、垃圾焚烧飞灰、大宗工业固废等利用处置能力建设。

Copyright 2008 Nanto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26839号-1
您是第 796869位访客
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南通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