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与探讨

关于全市康复医疗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南通人大  发布时间: 2023-10-09  字体:[ ]

加快发展康复医疗是积极应对我市人口深度老龄化、更好解决人民群众“病有所医”、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十分迫切的课题。近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陈俊牵头组织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和市卫健委、市医保局等部门负责人,先后赴海安市、如皋市、海门区等地以及市康复医院、第六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开展深入调研,多次召开分别由相关部门以及医院分管院长、康复科主任、康复医师、治疗师以及患者家属参加的座谈会,并围绕课题多次开展研讨。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康复医疗事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卫健、医保、财政等部门以及康复医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协同推动力度加大。市委、市政府将康复医疗纳入健康南通建设总体规划,制定出台了《南通市康复医疗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南通市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政策文件,为康复医疗的加快发展奠定基础。市卫健委以贯彻落实国家8部委《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为契机,加快发展康复医疗服务,切实增加康复医疗服务供给。市财政从残疾人康复、民办护理院建设运营补助、特殊人群健康管理、优抚对象关爱等方面支持和推动康复医疗发展。市民政局持续推进医养融合发展,推动社区和居家康复医疗试点落地落实。

(二)先行医院起步较好。市医疗卫生系统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在大力推进疾病预防、临床治疗的同时,积极推进康复医疗发展。南通市康复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第一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围绕康复医疗在科室设置、人才培养、设备配置等方面持续用力,积累了一定经验。海门区人民医院等县级医疗单位结合医院改造,持续提升康复医疗整体地位,取得了显著成效。如皋博爱康复医院、海安紫石康复医院等机构在推动中西医结合等特色疗法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

(三)康复项目有所拓展。部分医院在康复医疗领域积极探索实践,康复医疗覆盖的领域不断扩大,已从原来的10多项逐步拓展到86项治疗项目。有的医院还发展了精神康复、儿童康复等医疗项目。目前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均能常规开展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传统康复治疗以及运动平衡、认知、言语吞咽等功能评定。2022年,全市累计实施康复医疗门诊服务51000多人次、康复治疗出院11700多人次。

(四)支付体系逐步延伸。我市较早将康复医疗纳入医保范围,同时明确了康复治疗流程及部分医疗康复项目及项目等级、使用范围、支付次数等。市医保局组建后高度重视康复医疗工作,2020年动态调整了维持10多年没变的30项康复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2023年调整了康复类疾病住院医疗费用按床日付费标准。同时根据省文件要求,对听力残疾儿童所涉及的部分医保支付政策进行了调整。今年还把符合规定的康复门诊费用纳入医保范围。

(五)中医康复深受欢迎。市、县中医院以及各医疗机构中医康复科注重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和发展,结合现代康复治疗手段,通过针灸、拔罐、埋线、推拿、理疗、康复运动等多种中医药手段,为患者提供康复治疗服务,受到群众的肯定和好评。各县(市)区以省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服务能力建设为抓手,强化了传统康复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推广和应用,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可及性。

与市内外以及外省其它地区一样,我市康复医疗事业虽经过了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但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对照国家和省的基本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尤其是对照我市作为全国老龄化程度最为严重的地级市的基本市情,康复医疗事业发展任重道远。当前尤其在社会认知、体系建设、人才配置、服务供给、支付政策等诸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是全社会对康复医疗缺乏整体认知。作为“预防、临床、康复、保健”四位一体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医疗总体起步较晚,全社会对此缺乏足够的认知。医疗机构普遍存在“重临床、轻康复”,临床与康复分隔的现象。绝大部分患者家属对治疗后的“康复”环节很少了解,一些迫切需要康复介入的患者错失“时间窗口”,回去便一躺不起,不仅对患者本人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害,对家庭和社会也造成了沉重负担。

二是康复医疗人才严重不足。目前康复医师大多由中医或内科转行而来,真正康复医学毕业或经过专业培训的康复医师较少。有的医院完全不设专业康复治疗师,仅有1-2个转岗的护士承担康复业务。按照国家每10万人口配置康复医师8人、治疗师12人的基本要求,我市应配置康复医师620人、治疗师930人,我市实有人数仅达标准的40%、46%。这还没有考虑我市深度老龄化的特殊情况,潜在供需矛盾更加巨大。同时康复专业人才招聘难,有时设置了招聘岗位,但无人报名。近5年市区综合医院累计计划招聘康复医生65人,实际只招聘到17人。

三是康复医疗服务供给不足。全市综合医院康复床位数1507张,占总床位数的7.9%。我市脑卒中、脑梗死、脑损伤、四肢骨折等年发病率大约3.8万人,其中75%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但实际进入康复治疗环节的比例极低,即使如此,康复床位已经是“一床难求”。同时康复医疗双向转诊机制不顺畅,表现为大医院的康复住院周期较长,床位周转率低,综合医院康复科常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滞留的住院患者难以转出,需要康复的患者排队严重,大量急性期患者无法得到及时康复治疗。基层缺乏可以承接的康复医疗机构,即便部分基层医疗机构设有康复科,也因为服务能力弱,无法满足康复治疗需求。

四是政策支撑有待优化。基层普遍反映,我市目前列入医保的康复项目虽有了较大扩充,但许多老百姓需要的康复项目尚未列入。从医保项目看,占支付费用较大比重的康复辅具费用大多没有列入医保,患者自行负担压力大;从报支时间看,享受康复医疗的报销时间仅为半年,但许多病种6个月后仍有极大的康复价值;从康复治疗的特点看,康复治疗很大一部分是治疗师的“手工劳动”,但价格体系中康复治疗师的技术、经验、智慧的价值没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五是康复早期介入不及时。从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出发,临床与康复本为一体,康复介入越早越主动。但因认知原因、考核导向、报支因素等问题,使得临床与康复割裂、甚至临床排斥康复的早期介入。许多患者入院后因没有及时导入康复会诊而错过最佳康复介入治疗时机。康复科收治的基本都是病后恢复的患者,加大了康复医疗服务工作的压力和难度。

二、几点建议

面对人民群众越来越迫切的康复医疗需求,面对人口深度老龄化的特殊市情,建议南通在康复医疗发展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大胆探索。

(一)增强全社会整体认知。康复医疗主要是通过医学或医疗的手段来解决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大力支持发展康复医疗,有利于促进患者回归社会,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卫健部门要把康复医疗放在与临床医疗同等重要的地位,从理念引导、政策支撑、资源配置、综合考核等方面推进发展,切实纠正“重临床、轻康复”以及医康脱节的倾向。医疗机构要通过考核和评定引导,逐步推开医康融合。要做好相应患者的康复指导,通过医嘱引导逐步扩大社会认知。要向社会公众普及康复常识。通过线上、线下多形式、多渠道进行全面的康复理念、康复知识、康复技术的科普宣传,提高广大市民对康复医疗的认知,在全社会营造推进康复医疗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康复医疗体系建设。按照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要求,规划设置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康复治疗室等康复医疗机构,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康复功能定位,逐步形成定位明确、分工协作、多维联动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三级综合医院重点为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患者提供康复医疗服务,并做好技术辐射和人员培训工作;二级医院重点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患者提供康复服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主要为需要长期康复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鼓励通过互联网+、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方式将康复医疗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基层。村卫生室要摸清辖区内康复重点人群的基本情况和需求,做好康复指导,并开展相应的基础诊疗服务。大力支持民间资本发展康复医疗,促使其成为公立康复医疗体系的有益补充。

(三)加强康复医疗人才配置。根据我市实际配足配强康复医疗人才队伍,卫健部门要制定人才配备计划,按照时间要求首先达到国家规定的康复人才配置的基本要求,再根据人口深度老龄化发展趋势,逐步实现潜在康复需求的配置标准。要逐步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康复专业人员培训机制,有计划、分层次地对从事康复医疗工作的人员开展培训,使之更好地适应康复医疗服务需求。健全以岗位职责履行、临床工作量、服务质量、医德医风、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更好体现康复医疗人员技术、经验和智慧的价值,充分调动康复医疗人员的积极性。尽快开展康复医师转岗培训,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有效缓解康复医学专业人才紧缺状况。

(四)加大康复医疗政策保障。卫健与医保部门要围绕康复医疗联合开展专题调研,进一步优化康复医疗的医保制度设计,坚持以患者功能恢复为中心,逐步扩大纳入医保的康复项目范围,提高报销标准。因病种研究适当延长康复医疗保障时间,对脑卒中等二次中风的患者,仍享受医保支付权益。优化医疗机构结算方式,完善价格管理机制,动态调整结算定额标准,大力支持基层康复医疗事业发展。合理定价人工“徒手”治疗项目和仪器治疗收费标准,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动价值。

(五)创新探索康复医疗保障新途径。我市于2016年首创的照护保险制度得到国家层面的充分肯定并复制推广,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医保较好解决临床和长期照护的基础上,探索康复医疗保障新路径,有利于补齐康复医疗保障缺失,是一项“多赢”的创新举措。建议政府医保和卫健部门围绕这一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可以积极向上争取康复医疗保险“试点”,也可以探索补充保险的解决路径。

(六)全力推进康复治疗早期介入。“医康融合”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综合医院发展的大势所趋。要进一步总结推广部分医院试行的“临床大康复”工作经验,推进医康融合在南通先行先试。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践行全周期、全流程康复理念,着力从认知、体系和学科三个方面加快融合,创新建立康复医疗与临床专科紧密合作模式,强化康复早期服务介入,同时要增强临床科室医师康复医疗理念,将康复贯穿于疾病诊疗、健康管理全过程,引导临床医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共同参与到患者的多学科诊疗中,促进患者加快康复和功能恢复。

Copyright 2008 Nanto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26839号-1
您是第 796869位访客
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南通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